咨询热线
010-51994498
追求品质,追求卓越
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
人工智能如何改变零售业作者:田泽湘
现代零售业发端于二战之后。家乐福首创大卖场模式,沃尔玛引入IT技术管理,是现代零售业在互联网接入之前,最重要的两次变革。 家乐福的业态变革主导,明显是一种社会化产物,匹配着现代大都市生活。沃尔玛的技术引入,自然是一种新型的基础型技术创新,在细分行业的一次成功落地应用。 社会化产物+新技术引入,成为包括零售业在内,现代商业社会各行业的两种主要变革条件。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,让两个变革条件,合流为一。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,让消费者打破原有时空界限,将“随时想买,买即收到,收到即用”,成为习以为常的稳固习惯。 2018年的新零售主旋律,将是快消品唱主角。这意味着新零售将在全面接管、解放传统的家庭消费方式,塑造家庭经济全新的体验链路。 这是新零售在2018年微观层面的重点。 与此相同步的事,2018年发生在TMT领域的主旋律,毫无疑问,将是AI(人工智能、神经网络)、IOT(物联网)、5G通讯。 联系社会化产物+新技术引入两者合流的不可逆趋势,今年零售业表现出来最有价值的情况,很有可能将是两者(新零售主旋律、TMT主旋律)的首次合二为一。 或者说,来自TMT基础领域的技术创新,影响并落地应用到零售业的时间周期,会非常同步及时。 这点,将是新零售在2018年宏观层面的重点。 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(普及概念),2018年是技术全面拥抱融合新零售的科技元年。 技术篇 互联网下一代的母体技术体系,毫无疑问将是AI(人工智能)、IOT(物联网)。而且两者之间,还有快速融合的趋势。 现有的互联网,包括移动互联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,将越来越作为基础互联网部分,作为技术长期演进迭代的基础。 用一句可能并不十分准确,但有利于理解的话术定义人工智能:传统互联网是硬件服务软件算法和应用;人工智能,则是软件算法驱动服务于实体硬件的应用。 更重要的是,人工智能是人的智能延伸。目前人工智能在机器人、语言识别、图像识别、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方面的分支拓展演进。智能手机,则是一般大众在日常智能应用中,最频繁接触的平台型工具。 从人工智能出发或关联的技术创新,在当前已有的技术分类中,大约有如下若干前沿科技的表现: AR(增强现实)、VR(虚拟现实)、基因编辑(健康)、量子计算、无人机(物流提效)、机器人(机器学习)、区块链(去中心化数据库)、智能出行(超级铁路、自动驾驶)、卫星遥感(数字地球、卫星互联网)、5G(长期演进通讯)、语音助理(Siri、HomePod、天猫精灵)。 以上各个分支的技术演进方向,全球各大科技公司,都已步入应用或产品测试的阶段。每个技术方向的拓展,在未来的迭代过程和结果,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和足以改变人类社会的颠覆性。 如上所述,其中的每一项技术演进方向,注定将影响并很快的落地到零售业。 产业篇 以上各个分支的技术演进方向,本身并非为零售业而创新,这些不同的分支技术,每个都怀揣着改变人类的天大野心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面的每项技术,又几乎处处有利于零售业的创新。并且,相信每项创新落地到零售业应用的时间周期,会越来越短。 如何理解这种越来越短的背后原因? 此轮新零售大潮,既不同于国外同行业,也不同于以往的地方,在于这是一个行业对另一个的全面接管和改造——互联网公司用技术赋能零售业。 这就决定了,互联网公司自身根据互联网技术的演化迭代需要,会在每项技术创新的当下,有目的有计划的快速落地在零售业。对实体零售的运营管理、用户体验和模式创新,处处实施可创新、可落地的实践应用。 2017年过山车般存在的无人零售,是很好展现这一规律的突出现象。 一方面,类似阿里巴巴(包括蚂蚁金服)这样的大公司,将无人零售视作未来零售的一种创新可能性,把自身在前沿科技层面创新的各项技术,测试在无人零售方面的可应用性。 而在另一方面,类似猩便利、深兰科技这样的创业型公司,会在一个具体的技术突破之后(比如RFID、图像识别、人脸识别、自动感应等),快速集结成一个可应用的体验方案,然后透过资本的放大,地推的加码和媒体的造势,试图快速开辟一个新战场,取得市场增长和公司成长的正向果实。 也正因为如此,指望靠一项技术的小创新,就改变或转移一批消费者的习惯,重塑消费者链路的“盲目自信”,也让很多公司很快的领略到,消费者尝鲜之后不再买账的残酷。大量的无人零售创业型公司,在经历快速迸发之后,也经历着快速的跌落。 2017年的无人零售潮,可以看作是中国零售史上,技术快速赋能零售业的第一例。 互联网公司主导零售业变革,以及当前各项前沿科技的持续演进演化,两个刚性条件,将长时间决定着今后的若干年内,发生在零售领域类似“无人零售”的过山车式创新热潮,每年都会上演一次。 如果说无人零售,只是让很多风投的资金打了水漂。那么当下还在热火的区块链技术,则很可能让“盲从”的普罗大众,重演着散户们在股市一轮轮震荡中被收割榨干的悲剧。 这是亟需警惕的一面。 而值得鼓励的一面,则是技术创新赋能零售的不可逆趋势,会让零售业的放大行业的边界、肩负国家实体经济的权重、介入人的日常生活乃至精神和生理的深度,空前强大。 比如,新零售区别传统零售不为人知的隐形力量,其实是泛零售的存在。全方位的数据化,对用户需求和体验交付的贯穿打通;对零售、餐饮、本地生活体验等跨领域的打通;对商品交易和生产,以及传统产业链颠覆的推进。故阿里倡导的新零售背后,实有“五新”一说。 当新零售将实体零售、连锁、餐饮,以及从消费到服务,从交付到体验全面包括之后,零售业在实体经济中的权重地位,相比较以前,其实获得了明显的加强。 而技术创新快速赋能零售,最终在个人需求层面所体现的价值感,无非就是上文所说的“随时想买,买即收到,收到即用”,变得越来越强大完善。久而久之,人的个体生活习惯、精神和生理需求的深度满足,以及相关行业,都会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。 零售“三板斧”理论 人工智能怎么影响零售业,其实就是“随时想买,买即收到,收到即用”具体怎么可行? 从目前各个分支的前沿技术探索来看,我们试着粗浅的推测一些正在做和可以做的事情: 目前人工智能在智慧交通最典型的创新,发生在自动驾驶。试想,如果自动驾驶技术得到成熟应用的突破,零售业中的一个刚性成本——物流成本,将得到显著的改善。商品的最后一公里交付成本,将面临剧变。到家模式的商品交付体验,将释放极大的效应。这方面,其实亚马逊、京东和顺丰在无人机送货方面,已经思考的很成熟,目前有待做的很成熟。 很多人很好奇北京便利蜂为什么要做共享单车。其实在便利蜂的500米间隔的密集式开店模式下,门店与门店之间的脚力距离,其实就是单车距离。便利蜂共享单车模式,不具有什么技术赋能的价值,但却给行业一个有点意思的案例指引,出行+零售是大有可为的。 人工智能的又一个技术方向,属于机器人领域。这方面,日本已经“悄悄的进村”几十年了。 机器人不仅仅只是一个类似人体外形的产物(通用人工智能),或是谷歌公司那条逆天的机器狗——Spot。而是包含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一套智能系统和算法(狭义人工智能)。一旦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相结合,对零售业的赋能将不可思议。 比如,新零售的大数据驱动一切,已经可以做到对人在店内需求的全面数据化采集和管理。然而,有谁会认为,人在店内的任何动作——表情、走路、停留、站姿、身体动作转换、时间分配、路线等都有什么价值,又怎么捕捉?捕捉采集之后又怎么分析使用? 以往,对人的行为动作洞察,靠的也是人。比如,我们通常说的,好的导购促销,懂得对顾客察言观色。 顺便提及,2018年5G通讯技术的首次落地应用,会让IOT物联网走入日常性体验,得到最重要的一步推进。 iPhone X手机在AR(增强现实)方面的成熟应用,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。AR将和VR(虚拟现实)一起,大幅度提升商品信息和需求表达的准确性。 这方面,天猫家居频道早就迫不及待的投入使用。家居和家装,因为用户个性化需求、房屋条件和家居商品、家装服务之间,彼此存在的极大不确定性。使用AR和VR技术,帮助顾客远程“逛店”,模拟构建家庭家装和家具效果,起到极好的信息呈现效果。 一旦类似技术从家居复制到全品类,将对消费者到店和到家,交易和交付,体验和购买,产生打破物理间隔的改变。 显而易见的是,目前谁在前沿科技层面,储备积攒着强大的技术实力,谁就将在零售业下一次革命——技术赋能革命时代,依然占据主导地位。 也就是说,在可预见的下一个10年,中国互联网和零售业的竞争主要态势,依然还是BAT唱主角。这里面,百度不一定有野心,但阿里和腾讯,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,这两家公司还有无数个硬仗待打。 技术创新快速赋能零售业,已成不可逆趋势。反过来说,未来零售业的商业迭代,几乎会全面受限于前沿科技本身的演化迭代速度。 当然,以上所述前沿科技的技术演进,可能本身也受技术技术演进的影响,比如芯片技术。就像当前智能手机的发展瓶颈,其实很大程度上受困于电池技术和屏幕技术。 最后,我们从概念的角度,简单谈谈新零售和未来零售。 更多内容关注:顶呱呱生活体验馆
如遇问题请咨询
|